首页>百家姓>杜姓

百家姓查询

杜用作姓氏的读音为

五行: 偏旁: 笔画:7

书写顺序:横、竖、撇、点、横、竖、横

推荐取名技巧:不宜用零声字母或以拼音是t.n.l的字为名.双字名应避免全部使用d声母u韵母或去声字。首字不宜用零声字母或以拼音是y.w的字不宜全用左右结构的字。

推荐取名工具:周易取名古诗词取名

杜姓男孩名字大全

杜璟哲 杜焕哲 杜炜旭 杜晓晨 杜焯立 杜廷臻 杜琰明 杜廷昱 杜德立 杜昕焱 杜展志 杜旭彤 杜浩弘 杜川 杜哲儒 杜圣哲 杜宸坤 杜哲世 杜煌 杜培钧 杜若晨 杜玮琪 杜咏杰 杜凯桐 杜学博 杜璟维 杜圣喆 杜宥庭 杜允执 杜亦威 杜轩岐 杜沐垚 杜轩烨 杜浩延 杜叶维 杜瑞安 杜南逸 杜尚融 杜祎博 杜少颐 杜亦臻 杜安伊 杜恩廷 杜宣轩 杜有琅 杜恩铖 杜培铭 杜煌硕 杜亦城 杜佑伊 杜昱维 杜圣愉 杜夏缘 杜佑煊 杜崇安 杜墨臣 杜辰夜 杜明晗 杜安瞳 杜承颐 杜卓延 杜崇乐 杜维铭 杜煜辰 杜徽城 杜辰悠 杜柠嘉 杜翊昕 杜之楠 杜隽林 杜宥南 杜衡裕 杜子茁 杜琮轩 杜宇彤 杜弈宁 杜曜杰 杜华珂 杜微君 杜津华 更多杜姓男孩名字>

杜姓女孩名字大全

杜晗睿 杜晗舒 杜晗玥 杜晗依 杜晗妙 杜晗诺 杜晗珞 杜晗宸 杜晗昕 杜漫玥 杜悦宁 杜夕一 杜熙彤 杜悦清 杜辛妍 杜诗闵 杜瑶瑶 杜艺娇 杜彤瑶 杜颐婷 杜依炘 杜卓玲 杜唯伶 杜辰媛 杜晓颐 杜沐妍 杜枝柔 杜宜夏 杜柚朵 杜柚可 杜筠妤 杜缦予 杜晴晴 杜静叶 杜沛淇 杜晓影 杜夕悦 杜可柒 杜妍静 杜缘婷 杜允甜 杜琬愉 杜静娴 杜彤娴 杜珞莹 杜婧雅 杜晴芊 杜采依 杜珞灵 杜梦栩 杜萌琪 杜郡雅 杜诺翎 杜昕妮 杜宜夏 杜灵茹 杜槿焓 杜谦仪 杜苡瑶 杜依卓 杜亭仪 杜贞菲 杜昕蔚 杜雅晨 杜志妍 杜志妤 杜汝惟 杜宸樱 杜淇归 杜王辞 杜艺幼 杜韵皎 杜林施 杜瑄越 杜笙含 杜苓 杜嵘 杜柔 杜曼听 杜素雅 更多杜姓女孩名字>

杜姓来源

杜姓主要源自:祁姓、姜姓。

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并注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记载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传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地“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6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如果说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年了。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

出自祁姓,以邑為氏。周成王將唐杜氏移於杜城(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居者以地名「杜」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堯之後。建國於劉,為陶唐氏,裔孫劉累能擾龍,事孔甲。故在夏為御龍氏。在周為唐杜氏,成王滅唐。而封虞,乃遷唐氏於杜,是為杜伯。居杜城者為杜氏。

為南北朝時鮮卑族姓氏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有代北三字姓獨孤渾氏,隨孝文帝遷都洛陽,改為漢字單姓杜氏。

出自姜姓,神農氏的後代。相傳在商朝時已經有杜國,是神農氏的後裔後土的子孫,以杜樹為神樹,故稱杜,杜古國在今陝西長安東北。商末周國興起,杜人歸順于周。史書上沒有留下姜姓杜氏後裔的消息,可能完全融入進祁姓杜氏之中。

杜康後人。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記載,並注為“黃帝時人”。《酒誥》也記載到:“酒之所興,肇自上皇。”這說明黃帝時期已有杜姓。傳說杜康是黃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黃帝所居之地“軒轅丘”,在今河南新鄭。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6代國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如果說杜康是杜姓始祖,那麼,這個姓至少也有四五千年了。但因年代久遠,杜康以後的世系缺乏文字記載。

当代杜姓的人口已近520万,为全国第四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1%。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四省,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1.5%。其次分布于山东、四川、广西、山西、安徽、甘肃、广东七省区,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4%。河北居住了杜姓总人口的9.4%,为杜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冀豫鲁鄂、川甘、辽宁三大块杜姓人口聚集区。杜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47)表明:在冀京津、陕晋、内蒙古中部、辽宁大部、吉林南部、山东北端、河南西部、鄂渝北端、宁夏东部、甘肃中部和东部、新疆喀什地区、广西南部,杜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6%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8%,居住了大约38%的杜姓人群。在河南东部、山东大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湖南北端、川渝大部、云南东部、贵外I西部、广西中部、广东东南、甘肃南部和西部、宁夏东端、内蒙古西部和东部、黑龙江北部、吉林北部和中部、辽宁东北、新疆西北,杜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44%一o.6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5.7%,居住了大约36%的杜姓人群。

杜姓京兆

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黄初元年(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222年)又改名为京兆国。曹魏青龙三年(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曹魏正始五年(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永徽四年(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杜姓襄阳郡

东汉建安十三年(198年)分南郡、南阳两郡各一部份置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宜城县、当阳县、远安县等一带,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城区)。晋朝时期入为荆州治所。南北朝时期梁国置为南雍州,西魏改为襄州。隋朝时期改为襄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平定王世充后,改为襄州,因原隋朝旧名而领襄阳、安养、汉南、义清、南漳、常平六县。州置山南道行台,统交、广、安、黄、寿等二百五十七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撤酂州,以阴城、谷城二县来属于。唐武德七年(624年)罢行台为都督府,督襄、邓、唐、均、淅、重七州。唐贞观元年(627年)废重州,以荆山县来属于。唐贞观六年(632年)废都督府。唐贞观八年(634年)废鄀州,以率道、乐乡二县来属于。又撤常平入襄阳,撤阴城入谷城,撤南津入义清,撤汉南入率道。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襄阳郡。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置防御使。唐乾元元年(874年)复为襄州。唐上元二年(675年)置襄州节度使,领襄、邓、均、房、金、商等州,自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辖领襄阳、邓城、谷城、义清、南漳、乐乡诸县。以后襄阳为历朝郡、州、道、府之治所。

杜姓濮阳郡

濮阳古为帝丘;春秋时期卫国轩都,因地在濮水之北,故名,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古黄河南岸。秦、汉之际为濮阳县,属东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汉、魏时期为东郡治所。晋朝时期改东郡置国,西晋末期改郡,并分济阴郡之一部分给濮阳郡,治所均在古濮阳。北魏时期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北)。隋朝时期改为濮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渭县、濮阳市、范县、山东省濮州县、郭城县一带地区。唐朝时期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后梁、后晋夹河苦战,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就在黄河边上。濮阳一带是黄河河道变动频繁之处,宋、金之际,黄河主流南趋,濮阳便远离黄河。

杜姓汉阳郡

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曾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魏恢复天水原名。北魏时期有两个天水郡,都在今甘肃省甘谷县境内,到南朝北周时废黜。隋朝时期又曾以成州为汉阳郡。五代时期后周置汉阳军,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

杜姓南阳郡

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两国。秦朝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个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京兆堂:以望立堂。

襄阳堂:以望立堂。

濮阳堂:以望立堂。

汉阳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诗圣堂:唐朝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历史上称他为“诗圣”。

少陵堂:同诗圣堂。

继美堂:继承先人杜甫字子美遗志之意。

亦政堂:清朝乾隆年间,内阁学士刘墉任左都御史一职监理河道时居住在郑集杜氏宗祠内,有感其族忠烈坚贞气节,亲笔题赠“亦政堂”匾额一个,后悬于客厅正中,轰动乡里。惜文革时流落民间,不知所踪。

忠厚堂:

务本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崇尚耕读传家。


一、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河北之尚义、魏县,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山西之太原,云南之陇川、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回、鲜、白、壮、京、彝、土、水、土家、布依、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裕固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亦曰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叔虞,乃迁唐氏于杜,是为杜伯。至宣王,灭其国,以为大夫。杜伯无罪被杀,子孙分适诸侯,居杜城者为杜氏。在鲁有杜洩,避季平子之难奔于楚,生大夫绰。”

2、又云:“后魏有独孤浑氏,改为杜氏,实虏姓之杜也。”

3、《姓氏考略》注引《世本》云:“‘杜康作酒。’(注):‘黄帝时人。’”则杜康当为杜姓之始。

4、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都勒氏、都善氏、图克坦氏等或改为单字姓“杜”。见《满族姓氏录》。

5、为达斡尔族姓氏所改。或为德贡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音近似之“杜”而为单姓。系出敖拉“哈拉”。或为德都尔“哈拉”所改,亦取其首音谐以音近似之“杜”而为单姓。或为达力德索氏所改,取其首音谐“杜”而为。

6、或为鄂温克族之杜拉尔“嘎拉”(按:即“哈拉”)所改。盖取其首音谐“杜”而为单姓。

7、或为鄂伦春族之杜宁肯“哈拉”所改,取其哈拉之首音谐“杜”而为单姓。

8、或为裕固族之杜曼氏所改,取其首音谐“杜”以为单姓。

9、回族之杜姓,或为杨姓所改。清代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本姓杨,过继给其姨母杜氏,遂更名杜文秀。

10、土族有“什东加”氏,方音有别,故或作“什杜加”,意为有羊圈的人。因其养羊著称,遂以什杜加为姓。后改单姓“杜”,盖取“什杜加”之第二音节谐杜(或‘东’)而为姓。注(5)——(10)见《中国人的姓名》。



二、

历史上罕见姓氏。《姓氏词典》引《康熙字典》收载并注此音。又注:“春秋时晋有杜蒯。”(按:杜蒯,当即“屠蒯”,又作“杜蒉”。)一音dǔ,又音dù,皆为姓。



三、

极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集韵》云:“杜,姓也。楚有杜敖。”



四、

杜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辽宁、四川、河南、山东、河北、甘肃、吉林等省多此姓,上述8省杜姓约占全国汉族杜姓人口55%。

杜姓起源:

1、系自祁姓。帝尧之后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孔甲,夏时赐姓为御龙氏,封其子孙于唐(故城在今山西翼城南)。夏、商时一直为诸侯,至周武王时唐作乱,周成王灭之,封其弟太叔虞于唐,更迁唐之子孙于杜城(故城在今陕西长安东南,故杜陵县地)。是为杜伯。周宣王灭其国,以杜伯为大夫,无罪被杀,子孙出奔诸国。留居杜城者为杜氏。

2、相传黄帝时杜康善造酒,见《世本》。故周前已有杜氏。一说,杜康系周时人。

3、北魏时改代北独孤浑氏为杜氏,见《魏书·官氏志》。

4、金时女真人徒单氏汉姓为杜。

5、明时云南云南县品甸(在今云南祥云境)土千长为杜氏,系白族。今白族姓。

6、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都善氏、图克坦氏后均有改姓杜氏者。今满族姓。

7、达斡尔族德贡氏、达力德尔氏,汉姓均为杜。

8、鄂伦春族杜宁肯氏汉姓为杜。

9、鄂温克族杜拉尔氏汉姓为杜。

10、土族什杜加氏后改为杜氏。

11、原居于内蒙古卓索图盟和乌讷恩素珠克图盟北路旧土尔扈特旗(今新疆西北部)之蒙古人有杜氏今蒙古族姓。

12、裕固族杜曼氏汉姓为杜。

13、四川阿坝藏族初贴多、初白大两

杜姓名人:


杜邺、汉时内黄人,凉州剌史。杜甫、唐时襄阳人,居杜陵,历官右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客秦州,大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郡望:京兆、汉阳、南阳。

变化:北周大将军、夏州总管赫连达,勃勃之后,曾祖库多汗,因避难曾改姓杜,太祖时达为济州刺史,诏复姓赫连氏。

其他:

台湾杜姓在日本占领台湾时期曾被迫改用森、森山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仍恢复杜姓



五、

综合:见《集韵》。楚有杜熬。



六、

综合:见《类篇》。晋有杜蒯。


专业取名工具

周易取名

传统国学取名字,权威全面专业

去起名

古诗词取名

诗词典故起名字,儒雅动人有寓意

去起名

定字取名

个性自由搭配组合,免费自助取名

去起名

五行取名

定制五行取名字,查缺补漏五行均衡

去起名

姓氏搭配取名

父母姓氏和名字搭配取名,个性独特有寓意

去起名

生肖取名

结合生肖喜忌取名,根据生肖吉凶推荐名字

去起名

星座取名

根据星座性格推荐契合的名字,弥补性格缺陷

去起名
名字测试工具

姓名测试打分

姓名与运程全方面分析评分,知名方能知命

去测名

取名字典

男孩女孩取名宜用字大全,查询字的取名寓意和含义

去查询

名字查重

查询全国同名同姓人数,为您分析遇到重名的概率。

去查重